首页 > 正文

院庆十周年系列学术报告6: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李璐宁博士报告

发布时间:2025-04-16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统计机器学习与因果效应评估系列学术报告(18)

报告题目AI赋能智慧医院

报告人 李璐宁 博士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报告时间2025年419上午 10:00-11:00

报告地点:学院106

报告摘要

本报告将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医院场景中的应用价值、实践路径及挑战。医疗行业面临资源分配紧张、效率提升需求及患者体验优化三大核心挑战,而AI通过提高效率、优化决策和改善服务三大目标,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路径。在临床医疗领域,AI已贯穿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诊前通过智能分诊和病史采集减少患者等待时间;诊中借助诊疗建议提示、危重症筛查及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提升诊断精准度与查房效率;诊后通过自动化随访、病历统计分析实现闭环管理。药学应用层面,AI驱动药品采购智能化,利用预测模型优化库存管理;临床用药决策中,通过智能审核系统识别用药风险,结合机器学习分析历史数据生成预警;同时加速药物研发进程,AI可快速筛选化合物并优化临床试验设计。在当下及未来,我们应该直面AI落地挑战,这涉及到生物系统复杂性、大模型场景适应性不足、高质量医疗数据获取壁垒及算法与医疗场景的精准匹配需求。为应对挑战,应提出相应的落地策略:引入产学研合作开发机制,基于优势学科开展单点突破后逐步扩展AI与医疗工作的高度融合;构建结构化院内知识库以提升信息调用效率。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认识,AI技术将重塑智慧医疗生态,通过提升诊疗效率、优化药品管理、改善患者体验,推动医院向资源集约化、服务智能化转型,最终助力医疗行业应对资源与效率的双重挑战,迈向智慧医疗新时代。


报告人简介:李璐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科研部临床医学实验中心副主任药师。山东大学博士,山东大学与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方向涉及中药学、药理学及生物信息学方向。李博士2019年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药学院,研究方向是天然药物化学及小分子天然产物的抗肿瘤药理学研究。博士毕业后曾在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事中医药抗肿瘤生物信息学方向的相关研究,其成果研究了中药单体蟾毒灵对肺腺癌的抑制效果,拓展了中药单体新的适应症,并且利用现代分析手段,通过生信大数据和组学技术,配合后期实验验证,网络化、系统性的阐述了蟾毒灵对肺腺癌的调控和抑制机制,并明确了其效应物质基础。该研究从大数据的维度揭示了中药单体-治疗某一癌种相关体系整体性的内在作用机制,有效助力肿瘤疾病的防治,促进了临床来源经典中药材抗肿瘤系统研究技术体系的形成,拓展了中药材的现代研究方法。依据上述成果,李博士获得了山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授予的“山东省取得突出成绩博士后”称号。李博士曾在相关领域发表过多篇中科研1top期刊,其中包括Bioorganic Chemistry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等。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省、厅级纵向基金项目9项,目前是山东省中医药学会青年中医工作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转化医学学会技术转移转化分会委员会委员。其主持参赛的《抗乳腺癌辅助治疗院内制剂柴慈散结颗粒的研发与应用》获得全国青年医务人员实践创新竞赛中医组三等奖。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李宴美

友情链接